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(公元509年)的某个深夜,皇宫内灯火昏暗,一位怀孕的嫔妃正在虔诚地焚香祈祷。她默念着希望能为皇帝诞下一位皇子,以便自己能够“母以子贵”,从而提升身份。这位嫔妃,正是北魏历史上著名的胡灵太后,也被称为宣武灵皇后。
在皇宫深宫的后宫之中,嫔妃们若想要晋升地位,唯一的出路便是为皇帝生下皇子。若所生之子被立为太子,则生母的地位将一跃而起,如同咸鱼翻身,成为权势显赫的母后。然而,胡灵太后所处的北魏时期,却是一个特殊的时代。
公元386年,鲜卑族出身的拓跋珪夺取了长江以北的广袤土地,建立了北魏政权,史称道武帝。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创立的政权。自建国以来,北魏实行了残酷的“子立母死”制度。
展开剩余88%所谓“子立母死”,指的是若后宫嫔妃所生的儿子被册立为太子,生母便必遭处死。这一制度极其残酷,也让后宫嫔妃在怀孕时反而祈愿怀女儿,以求保命。唯独胡灵太后逆流而上,她渴望生下皇子,甘愿以自身柔弱之躯挑战这延续百余年的宫廷规矩,注定其命运与众不同。
天赐六年(公元409年),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决定册封长子拓跋嗣为皇太子。道武帝曾亲自告诫拓跋嗣:“汉武帝当年为立刘弗陵为太子,杀了其生母钩弋夫人,防止外戚专权。如今我欲立你为太子,亦需处死你的生母,以稳固皇位。”
汉武帝杀钩弋夫人,出于对外戚干政的担忧。在公元前87年,汉武帝年逾七十,幼子刘弗陵仅八岁,无法亲政,生母钩弋夫人势必会垂帘听政。此举有可能引发外戚乱政,成为朝政隐患。钩弋夫人若掌权,重用亲族,必将架空幼帝。吕后专权便是前车之鉴。故此汉武帝以钩弋夫人犯错为由,杀之。
北魏道武帝深以为然,采纳汉武帝之策,将“子立母死”制度明文写进法律。与汉武帝不同,道武帝没有掩饰理由,公开宣称:“因我爱妃生下太子,故赐死她。”此举开启了北魏这一残酷制度的长达百年实行。
尽管道武帝亲自下令处死拓跋嗣生母刘贵人,却未能稳固朝局,反而激起内乱,最终自身也命丧乱中。拓跋嗣得知母亲被赐死,年方十七,悲痛欲绝,日夜号哭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记载,拓跋嗣孝顺至极,父亲道武帝却对此愤怒异常,性情暴躁,经常无故杀害忠良,并残酷对待政敌。听闻太子痛哭,道武帝更为厌恶,命令召见太子,欲加教训。
太子欲入宫,辅臣劝阻,言:“孝子事父,当受惩罚,小惩易当。若遭大罚,应避其锋芒。道武帝正怒,若进宫恐遭不测,反害皇帝名声,不如暂避风头,待怒气消退再来。”太子听从建议,悄然出城。
得知太子逃出,道武帝心灰意冷,欲废拓跋嗣,另立次子拓跋绍,时年十六。依“子立母死”制度,若拓跋绍为太子,其母贺夫人必遭殃。贺夫人身份特殊,是道武帝母献明皇后之妹,亦即道武帝的小姨。道武帝曾赴贺兰部时,见其美貌倾心,虽她已婚,仍暗中谋害其夫,强娶进宫。尽管深爱贺夫人,制度面前仍不得不忍痛割爱。
天赐六年十月十三日(公元409年11月6日),道武帝下令囚禁贺夫人,准备处死。天色已晚,未立即行刑,欲待次日明亮再办。虽为君主,道武帝却因情犹豫,延迟命令。此一拖延,成了拓跋绍救母的契机。
贺夫人秘密托人写信求救,拓跋绍闻讯心急如焚,买通宫中太监与卫兵,率武士夜袭宫殿,发动北魏史上著名宫廷政变。抵达天安殿时,道武帝被惊醒,手忙脚乱欲取弓箭抵抗,却寻无武器。无奈之下,拓跋绍先发制人,杀死道武帝。
道武帝虽创“子立母死”法,却也成其牺牲品,39岁英年早逝。太子拓跋嗣得知宫变及父皇死亡,迅速联军攻入宫廷,诛杀拓跋绍母子,登基为帝,史称明元帝。
“子立母死”制度虽残酷,仍被后续北魏帝王延续百余年。此制度成为后宫嫔妃的噩梦,无论出身多高贵、受宠若何,生下太子即面临死刑。
历史记载中,多位嫔妃因生太子而被处死,体现道武帝时代起,此法带来的残酷牺牲。直到孝明帝元诩之母胡灵太后出现,才打破这一恐怖传统。
当胡灵太后怀孕时,侍女曾劝她:“你若生子,依‘子立母死’法,你恐难逃此劫。”当时生下太子即遭杀身之祸,后宫嫔妃人人恐惧不已,祈盼只生女儿。适逢宣武帝长子元昌幼年夭折,胡灵太后所生皇子若存,将是唯一继承者。
果然,永平三年三月十四日(公元510年4月8日),胡灵太后顺利诞下一子,后来成为孝明帝元诩。宣武帝喜悦异常,然而胡灵太后心知肚明,危险即将来临。
尽管如此,胡灵太后并未采纳后宫其他嫔妃提出的“让皇子暴毙以保命”之计。宣武帝为了保护幼子,严密看管皇子元诩,禁止任何嫔妃接近,胡灵太后也无从下手。她只能无奈等待命运。
《魏书·皇后列传》记载,胡灵太后才智过人,通晓佛法大义,政事审断果决。一次她在宫中西林园法流堂设宴,文武百官齐聚,比赛射箭,未中者受罚。胡灵太后亲自参赛,箭箭命中红心,展现非凡武艺与政治风范。
她并非盲目冲动,而是看透“子立母死”制度逐渐发生的微妙变化。自道武帝始,历110年间,制度分为前后两个阶段。前期由皇帝亲自下令处死生母,后期由皇后或皇太后代为执行。
如明元帝生母刘贵人、太武帝生母杜氏、景穆帝生母贺氏,均由皇帝亲自赐死。至文成帝时期,太子的生母多由皇后或太后下令处决,皇帝本人逐渐不愿亲自实施。此变迁昭示制度开始软化。
永平二年(公元509年),宣武帝颁布禁止杀害孕者的诏令,明确保护胎儿和孕妇。这一法令令胡灵太后看出转机,坚信自己能安全生育皇子。
此后,北魏皇帝虽多经历丧母之痛,但“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股票配资网址,甄牛策略,股票杠杆平台哪个好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