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编者按】
6月23日,《粮满仓·好丰光》大型融媒报道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,立足全国视野,聚焦山东特色,从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“鱼篓子”“智慧种”“新农人”等角度入手,全面展现山东在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、产业升级、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亮点和成绩,为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。活动期间,将在微博、抖音等平台开设话题,邀请广大网友积极参与互动,不断呈现山东发展绿色新质农业和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。
即日起,大众网·海报新闻推出系列报道《粮满仓·好丰光》之“新农人”,聚焦新理念、新技术、新业态,展现山东人才兴农新路径。
海报新闻记者 侯晓 迟晨 常明清 李家宁 聊城报道
在聊城市东阿县牛角店镇,有一位人尽皆知的“昆虫新农人”。她叫张青,今年53岁的她扎根黄土地20多年,从农机服务起步,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的“农场+驴场+虫场”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,书写出一部“变废为宝”的绿色传奇。
北临济聊一级公路,南临黄河森林公园,有座农场叫做青源家庭农场。在这里,一段关于张青的创业经历娓娓道来。最早,张青从事农机服务。2003年,张青购置拖拉机、收割机等农机设备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农机服务。经过多年发展,张青的农机规模不断扩大。张青无微不至的服务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,在村民们的支持下,2005年,张青流转了1200亩土地。
经过多年实践,张青得出一个结论,种养结合是种植与养殖协同发展、优势互补的好模式。购置青储机,对秸秆进行加工、青储发酵后成为饲料,在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,也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问题。畜禽粪便作为肥料,对土壤进行修复,增加土地有机质,既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,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。
面对地租攀升、效益瓶颈,2016年,张青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,承包驴场。将秸秆转化为饲料,用驴粪改良土壤,张青迈出循环农业第一步。
直到2021年,张青参加山东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班,认识了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刘玉升教授,第一次接触“虫振农业、虫振经济”的理念。昆虫可以改变农业?这让喜欢学习、善于琢磨的张青非常激动,于是主动加了刘玉升教授的微信。课程结束后,张青和刘玉升教授多次深入交流,决定将刘教授的理念付诸实践。
秸秆养驴、驴粪养虫、虫砂养土,这就是“农场+驴场+虫场”三场联动的的生态循环模式。“农场利用养殖场废弃物养殖环保昆虫,经过昆虫过腹产生的虫砂作为有机肥料,虫体是动物养殖必备的高蛋白,这种三结合模式,既减少了化肥、农药的使用量,还提高了粮食的品质。”张青找到了循环农业的窍门。
经过几年实践,效果如何呢?“1200亩地可以达到1800亩地的产出效果。”望着千余亩绿油油的麦田,张青自信地说,庄稼不使用任何农药是最理想的状态,环保昆虫产出的虫砂恰恰能收到“以虫治虫”的奇效。
目前,张青的昆虫养殖棚现有300万只,雌雄数量各一半。“虫砂产量还不能完全满足1200亩地的用量,再过两到三年,昆虫规模可达到700-800万只,那时虫砂的产出量不仅可以满足庄稼用量,而且还有剩余。”张青告诉记者。
“农业创新就像驴拉磨,认准方向就要坚持转下去。昆虫改变农业,我既然敢这么说,就一定能实现。”张青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如今,张青计划扩大黑毛驴养殖规模,扩建环保昆虫养殖车间,将循环链条延伸至高附加值产业。
由于“农场+驴场+虫场”是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,起初很多人并不看好,认为这不现实。但是,只有张青坚持了下来,而且敢于尝试,经过多年摸索,积累并总结出一整套成功的经验。
“端牢中国饭碗,装上健康的中国粮,只要每个新农人都做好自己的事,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实现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我会把最好的土地回馈给父老乡亲,让大家都种出好庄稼。周边的乡亲如果想学习,我可以给大家进行指导。”过去,很多话不敢对周边百姓说,现在张青有底气说了。
正规股票配资网址,甄牛策略,股票杠杆平台哪个好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